被“百团大赛”推上前台的民间文艺团队

    发布日期:2017-11-22 信息来源: 安乡县文体旅广新局 字体:[ ]

    2012年,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席卷沅澧大地,970个民间文艺团体报名参赛,参演群众4万多人,演出600多场,观众达160万人次,形成了“城乡互动、全民同乐”的生动局面。“百团大赛”有效激活了民间文化资源,被誉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博览会”、民间文艺团体的“奥运会”、民间艺人的“星光大道”和老百姓的“欢乐大舞台”,被媒体称为“创造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典范”。

    已连续举办六年的“百团大赛”将以前藏身于民间的业余文艺团队推上了前台,民间文艺团队的相关研究由无人问津变成世人瞩目,其现状和问题逐步引起了宣传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7年9月,在常德市第六次“百团大赛”的余音缭绕中,中共安乡县委宣传部组建了一个调研小组,对全县民间文艺团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现状调研,调研结果令人咋舌,振奋之余,更多的是深思。

    民间文艺团体是民间文化的一个主体,他们深入乡镇、扎根基层,通过自编、自演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和移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新旧文艺段子以及传承、表演传统的民间文艺曲目,展现了新农村、新社区的新风貌,为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进一步繁荣民间文艺事业,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破解业余文艺团体发展难题,大力扶持民间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这既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四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民间文艺团体的类型剖析

    以此次常德市安乡县的调研情况为例。目前,安乡县共有各类型民间业余文艺团体289个,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经营型。此类团体有一定规模,以经营性演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约占总数的10%。这类团体常年演出,设备比较齐全,演员素质较好,演出阵容也较大,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而且组织有序。长年活跃在县域内,每年的演出活动达80场以上。在县内有一定的影响。如维多利亚演出广场、好运来艺术团、新潮艺术团、黄山头辣妹子艺术团、东方红演艺歌舞团、群艺花鼓戏剧团、猫猫歌舞团、新世纪艺术团,九毛艺术团、安福湘北大鼓队等。

    2、副业型。此类团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模较小,多以农历节庆演出或各类庆典为主,以盈利为目的,“有戏演戏,无戏种田”,把演出作为一种副业。这类团体约占全县民间团队总数的15%,主要以春节龙灯、狮灯、大鼓、渔鼓、跳三鼓、地花鼓、竹马、蚌舞、采莲船等各类民俗演出为主,全年演出一般在30场以下。有演出活动时,经过短期准备就可演出,农忙季节或完成演出活动后人员便解散,因此,团体组织不严密,演员不固定,设备简陋,收入较低,观众范围较小。如何家铺村舞狮舞龙队、松湖竹马队、五一村围鼓艺术团、焦圻镇健乐腰鼓队、大湖口军鼓队、王家湾女子军鼓队、三仙咀铜管乐队、鼓艺传承围鼓团等。另一类规模较大,设施较全,全年演出一般在50场左右。有业务时做“副业”,无业务时“自娱自乐”或强身健体。“副业”以开业庆典、传统节日、重大庆祝、主题宣传等为主。这类团体约占全县民间团队总数的10 %。如夕阳红老年艺术团、喜洋洋健身艺术团、群文艺术团、霞光艺术团、我爱我家美丽乡村艺术团等。

    3、娱乐型。此类团队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规模原来较小,现在随着城乡街舞和各类文化协会的兴盛,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他们自发性强,演出地点、时间、形式随意性较大,以自娱自乐或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常年活动。这类团队约占总数的65%,是我县数量最大、活动场次最多的民间文艺队伍。此类团队最常见的就是街舞队。全县的广场健身舞团队近几年如雨后春笋,在乡村、社区遍地开花,各村都有一支以上的街舞队,仅县城所在的深柳镇就有含街舞队的文艺团队76个!最大的步行街杨三元广场舞队,曾一度发展到980人!本县其它著名的娱乐型文艺团队还有老年京剧协会、京剧促进会、舞+舞少儿歌舞团、官垱绿岛自由舞队、柳林玫瑰艺术团、刘娟文艺工作室、旗袍协会舞蹈队等。

    二、民间文艺团体的独特作用

    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村电视增多了,但能够看到电视的少了(特别是转星后);农村电影场次放多了,每月一场,但观看的人少了(一般不足20个人);农村书屋增多了,但借书的人寥寥无几,“有庙无僧”;送文化下乡了,但每个乡镇一年也平均送不了一场;有文化的外出青年增多了,能够在家乡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少了;土地下放到户,农民开会学习宣传教育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就降低了等等,农村文化生活形成了较大空挡。

    然而,随着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民间文艺演出团队应运而生且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迅速弥补了农村文化的真空,成为了基层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一是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文化的贫困是最悲惨的贫困,精神的失落是最危险的失落。过去,有些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一年看不到几张报纸、几场电影、几本图书,农民“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还有一个月过年”。现在,活跃在各地民间文艺团体一举解决了过去由于缺乏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人打牌赌博,游手好闲,从事封建迷信,甚至惹是生非,引发社会问题的现状,深受群众欢迎。民间文艺团体深谙当地的文化底蕴,演出内容贴近生活,生活化的表演形式诙谐滑稽,与农村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相适应,在社区和农村有着广泛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他们常年活跃在乡镇社区,抢节庆,赶庆典,赴庙会,形式灵活,收费低廉,符合基层群众的消费水平。据2016年统计,安乡县289个民间文艺团体共有演艺人员14710人,全年演出场次达70334场,演出收入达988.7万元。他们常年活跃在广大群众之中,活跃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是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乡县民间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民间文艺演出长盛不衰,有利于当地传统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现代化的加剧,使民间艺术日益失去了传播和传承的市场和渠道,传承断档,香火难续已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农村,好多年青人山歌田歌不会唱了,狮子龙灯不会玩了,地方戏曲不会演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变得日益艰难,而民间文艺团体却成了民间民俗文化的守望者。他们用传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有力地弘扬民间艺术、地方剧种、传统曲目,为传承民间民俗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陈家嘴霞光艺术团近20年来长期坚守农村文化阵地,仅其一个剧团就保留和传承了花鼓戏、荆河戏、汉戏等多个传统戏剧目和蚌舞、采莲船、竹马、地花鼓、舞龙、舞狮、腰鼓、大鼓、渔鼓、赞土地等十多个我县传统民间文化项目。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洞庭水乡民俗项目能够广为流传至今,民间文艺团体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是有利于参与者的身心健康。群众性文娱表演需要相当的运动量,而民间文艺团队的队员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等老同志和家庭妇女,如夕阳红老年艺术团、喜洋洋健身艺术团、王家湾女子龙舞队以及众多的街舞队,大部分是由离退休人员或家庭妇女组成,他们在表演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最典型的是处处可见的自娱自乐街舞队,他们的演出现场总是人头攒动,欢歌笑语,真正做到了娱人娱己,在节目表演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活跃了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已连续六年参加“百团大赛”全市决赛的安乡县步行街健身艺术团就是从10几个人跳街舞起家的,现在已有成员900余人,每天在广场集中跳舞的不下600人,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都市风景线。

    三、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难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闻听到了民间文艺团队的种种困难和无奈。虽然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是也面临不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少管理。在民间文艺团体,自发性、季节性剧团较多,发展盲目,分布不均,流动性大,且办证的很少,县文化部门掌握不了情况,当地政府也疏于管理,形成管理空白,发现问题难以纠正。

    2、缺少指导。部分民间文艺团体没有固定的场所,常年流动演出,文化部门很难对其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加上民间文艺团队愈来愈多(目前已近300个),县文化馆仅配有音乐专干和舞蹈专干各一人,只能做些重点辅导和培训,缺乏随时随地的指导能力,造成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始终缺乏业务指导。

    3、缺少水准。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价格低廉,为了节省演出成本,大多数小型团体,不愿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进行排练。演员临时凑合,剧本临时照搬,不求质量,只求迎合观众低级庸俗的口味。服装、道具、音响、灯光等设备不全,影响舞台效果。因此,虽然演出了好多年,但演员和队伍的水准提高却很慢。

    4、缺少人才。农村大多青年外出打工,留下的部分青年男女也因待遇和地位原因不愿进班学戏,造成现有大部份演员年纪偏大,素质不高的现状。由于人才青黄不接,多数乐队也只能是胡琴笛子加锣鼓,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演出,不得不临时"拉夫凑数"。

    5、缺少经费。业余剧团没有政府扶持资金,从服装到道具,从音响设备到乐器都得自己添置。经费不足只好因陋就简,无法更新先进灯光、音响等设备,因此影响演出效果。

    6、缺少剧目。民间文艺团体的剧目大多数是传统折子戏,很少创新,未能与时俱进。个别团体还保留有宣传迷信、淫秽低俗的不健康节目。

    7、缺少剧场。绝大多数民间文艺团体没有自己的剧场和排练基地,四处流动,经常在学校、晒坪、广场等地露天排练和演出。  

    8、缺少平台。演出区域的狭窄,导致文化辐射力偏弱。一方面缺少展示的平台。由于政府组织的汇演活动较少,民间文艺团体之间缺少展示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未能在竞争中进行切磋提高。另一方面缺少公平竞争的平台。民间文艺团体虽然价位低廉,演出时间长、比较符合群众口味,却很难进入政府采购的演出市场;而专业剧团价位高昂,演出时间短,却几乎包揽了政府采购的演出市场。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思的问题。

    四、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思路

    民间文艺团体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民间文艺团队的作用不可低估。要想让这支生力军发展壮大,宣传文化部门责任重大。必需转变工作思路,改变工作作风,解决好民间文艺团体面临的种种问题,才能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健康发展。根据此次调查的情况,安乡县委宣传部确立了明确的新工作思路:

    1、做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文化部门过去习惯于“办文化”。随着文艺体制的改革,由财政负担的各类公办专业文艺团体基本走向了市场。现在,对于蓬勃兴起的民间文艺团体来说,我们应由“办文化”转向“管文化”,还需要不断摸索。

    我们应认真落实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四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利用各种政策优惠扶植、引导好当地有群众基础和发展前景的民间文艺团体。

    一是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

    二是建立民间文艺团体协会性组织,协调和组织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

    三是经济上进行支持。加大资金扶助力度,完善民间文艺团体的设备设施;

    四是有重点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优秀的民间文艺团体,使其逐渐成为中坚,带动整个民间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

    五是为民间文艺团体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民间文艺团体汇演或调演活动。创造条件,让业余剧团参与各种公益、商业演出。形成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业余剧团的良好氛围;

    六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帮助民间文艺团体与政府部门或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形成"你帮我宣传、我帮你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

    七是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文艺团体提高演出水平,把优质的节目搬上舞台;

    八是加强文化主管部门对民间文艺团队的监管与指导。在倾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控恶俗文化、涉黄表演蔓延,积极引导民间文艺团体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

    2、做好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民进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仅靠文化部门每年的“送文化下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以安乡县为例:县文化部门全年““送文化下乡”的演出任务是53场,而全县的行政村和社区有200多个,平均每个村和社区4年才能轮到看一次送来的演出节目,“送文化”的效果可想而知。下乡。针对“送戏下乡,4年再见”的弊端,我们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民间文艺团队和民间艺术人才,增强乡村和社区文化的造血功能,让群众通过自己办文化来活跃和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很有必要。从这次的调研中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种文化”远比“送文化”重要。

    要做好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宣传文化部门要注重抓文化下乡活动的经常性,通过文化下乡,采取文化结对、文化挂点、文化扶植、文化扶贫的形式,组织专业人员进村入户对农民朋友进行文化指导、艺术培训、技术传授,加强农民业余文艺骨干特别是农村业余剧团骨干的培养,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真正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

    3、 做好由“自发文化”向“归口文化”转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民间文艺团队的蓬勃兴起就是群众需求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根植在群众之中的“自发文化”。诚然,文化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但不能纯粹靠文化自发发展,“自发文化”如不加以引导和归口管理,最终将成为文化大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我们将“自发文化”向“归口文化”转变,

    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文艺团队的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从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由政府文化部门统一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

    五、民间文艺团体的繁荣昌盛

    常德市连续六年举办了“百团大赛”,以政府搭平台,群众唱主角的形式,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唱响社会主旋律,造成了全国影响,形成了全国经验,树立了文化品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成功探索了一条面向基层、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化惠民的新路子,开辟了一条繁荣发展基层文化生活的新路径,也给常德民间文艺团队带来了一次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湘北的民间文艺团队借“百团大赛”的强劲东风,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率先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在这次调研活动的行程中,调研小组还特地安排了半天的时间去毗邻安乡的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取经。

    草坪镇,这个总面积仅76.6平方公里的乡镇,民间演艺团体却有32个,从业人员达600余人,年均演出7000多场,足迹遍布湘鄂赣几十个县市,观众在300万人次以上,年演出收入超过1000万元。被中央、省、市领导和专家誉为“草坪文化现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各新闻媒体都对草坪的文化现象予以了推介报道,一时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有邻如此,安乡民间文艺团队的崛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百团大赛”将常德民间文艺团队推向了社会的前台,推入了百姓的怀抱,推上了发展的鼎盛阶段。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文化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从常德民间文艺团队的繁荣昌盛来以管窥豹,沅澧大地群众文化大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

     

     

    (作   者:全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